佛商网

2013
12/06
00:35
评论

您正在阅读:《 大般涅盘 》

金刚身品第二

译文
  这时候,世尊又告诉迦叶说:善男子!如来的身体是常住不变之身,不可毁坏之身,坚如金刚之身,不是各种饮食资养之身,这就是法身。
  迦叶菩萨听了以后对佛说:世尊!像佛陀所说的如来之身,我都看不到,祇看到无常之身、可破坏之身、像微尘那样的、由各种饮食资养的身体。为什么?因为如来将要入于涅盘的缘故。
  佛说:迦叶!你现在下要说如来之身是不坚固的、可以破坏的,像凡夫的身体一样。善男子,你现在应当知道,如来的身体虽经过无量亿劫的时间,仍然是坚牢难坏的,因为不是人天之身,也不是恐怖之身,当然不是各种饮食资养之身。如来的身体,不是生灭之身二正应化之身。此身不生不灭,没有烦恼习气,也不待修习:无量无边,没有足迹可寻:无知无形,究竟清净:没有任何动摇:没有苦受、乐受和不苦不乐受,也没有任何行为造作:不停留,也不是有所作为:没有味着,没有各种杂食,不是有为法:不是业用,不是果报:不是造作,不是择灭:不是心法,不是心所法,不可用心思考、用言语来议论。是常法不可思议。
  如来之身无有意识,远离心法又不离心法。其心平等不二,不有而有,没有去来又有去来。不破不坏,不断不绝,没有产生,没有消灭。不是主宰又是主宰,非有非无,不是觉悟,不是观察。没有名字,又不是没有名字:不是禅定,又并非不是禅定:不可见又非常清楚可见。不是处所又是处所,不是住宅又是住宅:没有黑暗,没有光明,没有寂静又是寂静。一无所有,不接受他人的,也不施舍给他人。十分清净,无有垢染:没有诤讼,断灭诤讼:住在无住之处,不取着,不堕落。
  不是法又并非不是法,不是福田又并非不是福田。无有尽与不尽,远离一切尽:是空又远离空。虽然不是常住不动,也不是念念之间就断灭:没有任何污浊的染着。无有名字,远离名字:没有声音,没有言说,也没有任何修习:不能用大小、长短来衡量。非一非异,非像非相,而又诸相庄严。没有勇敢,也没有畏惧:没有寂灭和不寂灭,没有热和不热:没有相貌可以看见。
  如果度说一切众生,实际上没有所谓的众生可度脱:如来能让众生解脱,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解脱:如来能觉悟了知众生,实际上没有觉悟了知。如来如实说法,对任何人都没有二样,不可计量,无人可与之相等。平等犹如虚空,没有形貌,相同于无生之性:不断不常,常行佛一乘教法,而众生看起来却有三乘教法。不退堕,不流转,断灭了一切结缚:不与恶魔战斗,不触及任何事物;没有本性又住于本性。不是和合,不是散乱:非长非短,非圆非方:非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,又是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:非增非损,非胜非负。
  如来之身成就这样的无量功德,无有知者,无有不知者;无有见者,无有不见者。不是有为法,也不是无为法:不是世间法,也不是出世间法;没有造作,也不是没有造作:没有所依,也不是没有所依:非四大所造,又不是非四大所造:没有因缘,也不是没有因缘;不是众生,也并非不是众生:不是沙门,也不是婆罗门;是诸兽之王的狮子,又不是狮子:不是身又并非不是身。如此等等,不可宣说。除掉佛一种法栢外,其余诸法相不可算数。般涅盘时不般涅盘。如来法身都能成就这样无量的微妙功德。
  迦叶!祇有如来能够知道佛身的相状,不是一切声闻、缘觉所能知道的。迦叶!这样的功德成就如来之身,并不是杂食所长养之身。迦叶!如来真身的功德就是这样,怎么还能得诸疾苦,危脆不坚,犹如土制的器具容易败坏呢?迦叶!如来之所以也示现出有许多病苦,那是为了调伏众生的缘故。
  善男子!现在你应该明白,如来之身就是金刚不坏之身。你从今日起,应该经常思考这个道理,不要念念不忘那杂食之身。也应当为人宣说,如来之身就是法身。
原典
  尔时,世尊复告迦叶:善男子!如来身者是常住身①,不可坏身,金刚之身,非杂食身②,即是法身。
  迦叶菩萨白佛言:世尊!如佛所说,如是等身我悉不见,唯见无常、破坏、微尘、杂食等身。何以故?如来当入矜涅盘故。
  佛言:迦叶!汝今莫谓如来之身不坚可坏如凡夫身。善男子!如今当知,如来之身无量亿劲坚牢难坏,非人天身③,非恐怖身,非杂食身。如来之身非身是身④,不生不灭,不习不修⑤,无量无边,无有足迹,无知无形,毕竟清净,无有动摇,无受无行,不住不作,无味无杂,非是有为,非业非果,非行非灭。非心非数⑥,不可思议,常不可思议。
  无识离心⑦,亦不离心。其心平等,无有亦有,无有去来而亦去来⑧,不破不坏,不断不绝,不生不灭⑨,非主亦主,非有非无,非觉非观⑩。非字非不字⑾,非定非不定,不可见了了见⑿。非处亦处,无宅亦宅,无合无明,无有寂静而亦寂静。是无所有,不受不施,清净无垢,无诤断诤,住无住处,不取不堕。
  非法非非法,非福田非不福田,无尽不尽,离一切尽,是空离空。虽不常住,非念念减,无有垢浊。无字离字,非声非说,亦非修习,非称非量⒀。非一非异,非像非相,诺相庄严。非勇非畏,无寂不寂,无热不热,不可睹见,无有捆貌。
  如来度脱一切众生,无度脱故,能解众生,无有解故,觉了众生,无觉了故,如实说法,无有二故,不可量,无等等。平如虚空,无有形貌,同无生性,不断不常,常行一乘⒁,众生见三。不退不转,断一切结⒂,不战不触,非性住性。非合非散,非长非短,非圆非方,非阴入界⒃亦阴入界,非增非损,非胜非负。
  如来之身成就如是无量功德,无有知者无不知者,无有见者无不见者。非有为非无为,非世非不世,非作非不作,非依非不依,非四大。非不四大,非因非不因,非众生非不众生,非沙门非婆罗门,是师子非师子⒅,非身非不身,不可宣说。除一法相不可算数,般涅盘时不般涅盘,如来法身皆悉成就如是无量微妙功德。
  迦叶!唯有如来乃知是相,非诸声闻、缘觉⒆所知。迦叶!如是功德成如来身,非是杂食所长养身。迦叶!如来真身⒇功德如是,云何复得诺疾患苦,危脆不坚如坏器乎!迦叶!如来所以示病苦者,为欲调伏诸众生故。
  善男子!如今当知,如来之身即金刚身,汝从今日常当专心田惟此义,莫念食身。亦当为人说,如来身即是法身。
注释
  ①常住身:意谓不变迁之身。
  ②非杂食身:意谓非各种饮食资养而成之身。
  ③非人天身:意谓既不是人趣中的人身,也不是天趣中的天身。
  ④非身非身:「非身」,所谓非生灭积聚之身;「是身」,谓应化身,无有生与不生、有形与无形的区别,但仍然是身。
  ⑤不习不修:「不习」,意谓没有烦恼习气的积集;「不修」,意谓如来之身,不待修习。
  ⑥非心非数:「心」即心法;「数」即数量。「心数」即「心所」。「非心非数」,意谓如来之身不属于心以及与心相应的心所。
  ⑦无识离心:「无识」,谓无分别的作用;「离心」,谓远离心王,不生后有。
  ⑧无有去来而亦去来:谓如来法身,没有形体,故无有去和来,但如来又示形六道,所以又是有去和来的。
  ⑨不生不灭:原作「不出不灭」,今依《频伽藏》改。谓如来法身,没有生灭。
  ⑩非觉非观:谓法身离粗细之相,无有觉观之用。
  ⑾非字非不字:谓如来法身非人天之身,故无有名字,但有人天之身的作用,故不是没有名字。
  ⑿不可见了了见:谓如来法身既不可见又非常清楚地直接可见。
  ⒀非称非量:意谓不能用长短、大小、多少等数字来衡量。
  ⒁一乘:亦称佛乘。谓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。乘是车乘,比喻佛的教法能乘载人至涅盘的彼岸,故谓之乘。
  ⒂结:烦恼的别名。系缚的意思。谓烦恼能系缚众生的身心,结成苦果,永沦生死,不得解脱,故谓之结。
  ⒃阴入界:亦称蕴处界。即五蕴(色蕴、受蕴、想蕴、行蕴、识蕴)、十二处(六根、 六尘)、十八界(六根:六尘:六识) 。
  ⒄四大:指地、水、火、风四种构成色法(相当物质现象)的基本元素。因它们能造一切色法,周遍于一切色法,故称为「大」 。
  ⒅是师子非师子:「非师子」,原作「大师子」,今改。此句意谓如来之身既是狮子又 不是狮子。
  ⒆缘觉:又称独觉、辟支佛。三乘之一。指独自悟道之修行者,即于现在身中,不禀佛教,观诸法生灭因缘而自行悟道者,性乐寂静而不事说法教化之圣者。
  ⒇真身:即是法身。

  迦叶菩萨对佛说:世尊!如来成就这些功德,其身怎么会有病苦、无常、破坏呢?我从今日起应当经常思考,如来之身是常身、法身,安乐之身。还应当向别人这样广为宣说。但是,世尊!如来的法身如金刚一样坚固不坏,尚不能知道这是什么原因?
  佛说:迦叶!这是因为如来护持正法的缘故,所以得以成就此金刚不坏之身。迦叶!我过去因为护持正法,今日才得以成就此金刚之身,常住不坏。善男子!护持正法之人,本身虽不受五戒,不注意仪容,但应该佩带刀剑、弓箭、长矛等,守护持戒的清净比丘。
  迦叶菩萨对佛说:世尊!如果有比丘离开了守护的人,独自处在空旷的坟墓之间的树下,应该说此人为真比丘。如果有人仅仅随着守护者而行事的,应当知道这些人是破戒不护法的秃居士。
  佛告诉迦叶说:不要这样称他们是秃居士。如果有比丘随着守护者到所在之处,所受供养非常丰富,诵读经典,集中思想坐禅。有来请问佛法的,即广为宣说,如布施、持戒、福德、少欲知足等等。虽然能够说种种的法,然而因为其他原因不能像如来一样作狮子吼。不能被狮子所围绕,不能降伏非法的恶人。这样的比丘,不能自利、利他。应当知道,这些人懈怠、懒惰,虽然能够持戒、守护清净的行为,应当知道此人是无所作为的。
  如果有比丘,供养佛身之物非常丰富,又能够护持所受的禁戒,能像如来那样作狮子吼广说妙法,如广说修多罗、祇夜、授记、迦陀、优陀那、伊帝目多伽、阇陀伽、毗佛略、阿浮陀达磨等九部经典,此人就是真比丘。将这样的九部经典向他人广为宣说,为了利益、安乐一切众生,所以这样说:《涅盘经》中规定一切比丘,不应畜养奴婢、牛羊等非法之物。如果有比丘畜养这些不清净之物,应当给予惩处。如来曾经在其他经中说过,有比丘畜养些非法之物,国王如法加以惩处之,逐令还俗。
  如果有比丘能作这样的狮子吼时,有破戒者听了这些话后,都一起仇恨、损害此法师。这个说法者,设使命终,故名持戒自利利他。因为有这样的因缘,所以我听说国王、群臣、宰相以及诸优婆塞是护持说法人的。如果有人想要护持正法,应当这样学习。迦叶!像这样,是破戒不护法的人,称之为秃居士,持戒者就不会得这样的名称。
  善男子!在过去世的无量无边阿僧祇劫,在这拘尸那城有佛出世,名号是欢喜增益如来、应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世尊。这时候,世界非常广博、严净、丰乐、安稳,人民众多,无有饥渴,好像安乐国的菩萨一样。这位佛世尊,住在世间很长很长的时间,化度众生完毕,然后在娑罗双树下入般涅盘。此佛涅盘后,正法住世无量亿万岁,馀下的四十年佛法未灭。这时,有一持戒比丘,名字叫觉德,有许许多多徒众及其眷属围绕在他身边,能和佛一样狮子吼,广为宣说九部经典,规定一切比丘都不得畜养奴婢、牛羊等非法之物。
  这时候,有许多破戒比丘听了这种说法,都产生恶毒之心,手执刀杖,逼迫这个持戒的比丘。这时,有国王名叫有德,听了这件事以后,为了保护佛法,就前往说法者的住所,与这些恶毒的破戒比丘进行战斗,使得那位说法者得以避免受到恶比丘的危害。而国王因此身体被刀剑、弓箭所伤,体无完肤。
  这时候,觉德比丘就称赞国王说:好极了!好极了!国王今已成为一位真正护持正法之人,将来之世,您必当是一个无量的修证佛法的根器。国王此时闻法以后,心生大欢喜,不久因伤重命终,往生于阿閦佛国,成为该佛的第一位弟子。那些国王的随从人民及其眷属,有战斗的,也有随喜的,都具有不退菩萨之心,命终之后,全部都生于阿閦佛国。觉德比丘后来寿终,也得以往生阿閦佛国,而成为该佛声闻乘中第二位弟子。如果遇有正法将要灭尽时,应当这样来受持拥护。
  迦叶!当时国王之身就是我,说法比丘就是迦叶佛。迦叶!护持正法的人,能得如此的无量果报。由于这样的因缘,所以我在今日能够得到种种庄严之相,成就法身,成就不可毁坏之身。
原典
  迦叶菩萨白佛言:世尊!如来成就如是功德,其身云何当有病苦、无常、破坏?我从今日常当思维,如来之身是常、法身、安乐之身。亦当为他如是广说。唯然世尊!如来法身金刚不坏,而未能知所因云何?
  佛言:迦叶!以能护持正法[注释:正法:即真正之道法。意谓合于真理的佛法。]因缘故,得成就是金刚身。迦叶!我于往昔护法因缘,今得成就是金刚身,常住不坏。善男子!护持正法者,不受五戒,不修威仪,应持刀剑弓箭鉾槊,守护持戒清净比丘。
  迦叶菩萨白佛言:世尊!若有比丘离于守护,独处空闲塚间树下,当说是人为真比丘。若有随逐守护者行,当知是辈是秃居士[注释:秃居士:指破戒不护法的人。]。
  佛告迦叶:莫作是语言秃居士。若有比丘随所至处,供身趣足[注释:供身趣足:谓供养佛身之物十分丰富。],读诵经典,思惟坐禅。有来问法,即为宣说,所谓布施[注释:布施:六婆罗蜜(六度)之一。谓以自己之所有施舍于他人。有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等。]、持戒[注释:持戒:六婆罗蜜(六度)之一。谓守持佛所制定的戒律,不做不合佛法的事。]、福德[注释:福德:一切善行及其所得的福报,称为福德。]、少欲知足,虽能如是种种说法,然故不能作师子吼[注释:师子吼:「师子」即狮子,为兽中之王,佛经中常以之比喻佛的勇猛无畏。佛在大众中说法,心中毫无怖畏,犹如狮子作吼,故曰狮子吼。]。不为师子之所围绕,不能降伏非法恶人。如是比丘,不能自利及利众生,当知是辈懈怠懒惰;虽能持戒守护净行,当知是人无所能为。
  若有比丘,供身之具亦常丰足,复能护持所受禁戒,能师子吼广说妙法,谓修多罗[注释:修多罗:梵语Sutra的音译。亦作修单兰多、修妒路等。意译契经。十二部经(本经作九部经)之一。「契」是上契诸佛妙理,下契众生根机;「经」是线的意思,贯穿法义,使不散失。修多罗即经典中的长行直说。]、祇夜[注释:祇夜:梵语Geya的音译。意译重颂、应颂。十二部经之一。谓与修多罗相应,重宣教义,采用颂体。]、授记[注释:授记:原作「受记」,有误,今改。梵语和伽罗Vyakarana的意译。十部经之一。佛对发心之众生授与将来必当作佛之记别的经文。]、伽陀[注释:伽陀:梵语Gatha的音译,意译讽颂、孤起颂。十二部经之一。采用偈的文体组成的经文。]、优陀那[注释:优陀那:梵语Udana的音译,意译无问自说。即无人发问,佛陀自己宣说的经文。]、伊帝目多伽[注释:伊帝目多伽:原作「伊帝曰多伽」,明显有误,今改。梵语Itivrttaka的音译。意译本事。十二部经之一。即佛陀所说弟子过去世因缘的经文。]、阇陀伽[注释:阇陀伽:梵语Jataka的音译。意译本生。十二部经之一。即佛陀所说自己过去世因缘的经文。]、毗佛略[注释:毗佛略:梵语Vaipulya的音译。意译方广。十二部经之一。即佛陀所说方正广大道理的经文。]、阿浮陀达磨[注释:阿浮陀达磨:梵语Adbhutadharma的音译,意译未曾有。十二部经之一。即记载佛陀显现种种神通通经文。]以如是等九部经典为他广说,利益安乐诸众生故,唱如是言:《涅盘经》中制诸比丘,不应畜养奴婢、牛羊非法之物,若有比丘畜如是等不净之物,应当治之。如来先于异部经中说,有比丘畜如是等非法之物,某甲国王如法治之,驱令还俗。
  若有比丘,能作如是师子吼时,有破戒者闻是语已,咸共瞋恚害是法治师。是说法者,设复命终,故名持戒自利利他。以是缘故,我听国主、群臣、宰相、诸优婆塞护说法人。若有欲得护正法者,当如是学。迦叶!如是破戒不护法者,名秃居士,非持戒者得如是名。
  善男子!过去之世无量无边阿僧祇劫,于此拘尸那城有佛出世,号欢喜增益如来、应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世尊。尔时世界广博严净,丰乐安隐,人民炽盛,无有饥渴,如安乐国诸菩萨等。彼佛世尊,住世无量,化众生已,然后乃于娑罗双树[注释:娑罗双树:亦称沙罗双树。「娑罗」,意谓坚固。古印度拘尸那城阿利罗跋提河边,有娑罗树四方各二株,故称娑罗双树。佛陀于该处入灭。]入般涅盘。佛涅盘后,正法住世无量亿岁,馀四十年佛法未灭。尔时有一持戒比丘,名曰觉德,多有徒众眷属围绕,能师子吼,颁宣广说九部经典,制诸比丘不得畜养奴婢、牛羊非法之物。
  尔时,多有破戒比丘闻作是说,皆生恶心,执持刀杖,逼是法师。是时国王名曰有德,闻是事已,为护法故,即便往至说法者所,与是破戒诸恶比丘极共战斗,令说法者得免危害。王于尔时身被刀剑箭槊之疮,体无完处如芥子许。
  尔时,觉德寻赞王言:善哉!善哉!王今真是护正法者。当来之世,此身当为无量法器[注释:法器:一般指法会诵经时所用的器具,此处则指具有修证佛法的根器。]。王于是时得闻法已,心大欢喜,寻即命终生阿閦佛国[注释:阿閦佛国:「阿閦佛」,谓东方阿比罗提国的大目如来,发愿修行后,成佛于东方之如来。阿閦佛所在之国,即阿閦佛国。],而为彼佛作第一弟子。其王将从人民眷属,有战斗者,有随喜[注释:随喜:即见做善事或离苦得乐就随之心生欢喜。]者,一切不退菩提[注释:不退菩提:即于得无上菩提后,不再退转。]之心,命终悉生阿閦佛国。觉德比丘,却后寿终,亦得往生阿閦佛国,而为彼佛作声闻众中第二弟子。若有正法欲灭尽时,应当如是受持拥护。
  迦叶!尔时王者则我身是,说法比丘迦叶佛是。迦叶!护正法者,得如是等无量果报。以是因缘,我于今日得种种相以自庄严,成就法身、不可坏身。
译文
  迦叶菩萨又对佛说:世尊!如来常住不变之身,犹如刻书于石之物。
  佛告诉迦叶菩萨说:善男子!因为有这样的因缘,所以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应当勤加护持正法,护持正法的果报是无量广大的。善男子!因此护法的优婆塞等,应该手执刀杖,以便拥护持法比丘。如果有受持五戒之人,不一定能称为大乘人;虽然不受五戒,但为的是护持正法,这种人乃名为大乘人。护持正法之人,应当执持刀剑器杖侍立于说法者左右。
  迦叶对佛说:世尊!像这些比丘与这些执持刀杖的优婆塞,共为伴侣的话,这些人是有师德之人呢?还是没有师德之人?是持戒的人呢?还是破戒的人?
  佛告诉迦叶说:不要说这些人是破戒之人。善男子!在我涅盘之后,浊恶之世,国土荒乱,互相掳掠,人民饥饿。当此之时,多有为饥饿而发心出家的,像这样的人,称之为秃人(指虽剃发而无出家沙门之德行者)。这些秃人,见有持戒的、仪容端正的清净比丘护持正法,便会把他们驱逐出去,或加以杀害。
  迦叶菩萨又对佛说:这些持戒之人,护持正法,要怎样才能够游行村落、在城镇进行教化众生。
  善男子!因此,我今听从持戒之人,依正那些执持刀杖的在家人,以为伴侣。像那些国王、大臣、长者、优婆塞等,为了护持正法,虽然执持刀杖,但我会说这些人可称之为持戒者。虽然执持刀杖,但未必会断送他人的性命,也就是为护法之故,并不是以杀人为目的,如果能做到这样,就可以称之为第一持戒之人。
  佛说:迦叶!所谓护法者,是指具有正见,能够广泛宣说大乘经典,始终不使用王者的宝盖、油瓶、谷米和种种瓜果之类,也不为名闻利养而亲近国王、大臣、长者等,对于诸位施主,无谄媚之心,仪容端正,能摧伏破戒的一切恶人等,此可称之为持戒、护法之师,能够成为众生的真善知识,其心量十分弘广,犹如大海一样。
  迦叶!如果有比丘为了利养,为他人说法,此人所有的徒众,也会效法基师贪求利养,此人便是毁坏众生。
  迦叶!众生有三种:一是犯戒杂僧,即与犯戒的僧人在混杂在一起的僧人;二是愚痴之僧;三是清净僧。破戒杂僧是最容易毁坏的,持戒的清净僧是利养所不能毁坏的。
  什么样的人称为破戒杂僧?如果有比丘,虽然能持禁戒,但为了利养,与破戒僧在一起,同来同往,互相亲近,同其事业,称为破戒,亦称为杂僧。
  什么样的人称为愚痴僧?如果有比丘,在佛寺里,诸根不利,非常愚昧无知,很少向人乞食。在说戒日及自恣时,虽然教导弟子们清净懺悔,然而见到不是自己弟子的人多犯禁戒,不能教导他们懺悔令其清净,就向他们一同说戒自恣,这就称之为愚痴僧。
  什么样的人称为清净僧?如果有比丘僧,不为百千万亿的恶魔所败坏。此菩萨众,本性清净,能够调伏如上比丘、比丘尼二部之众,全部使他们安住于清净众中,此即名为护法无上大师、善持律者。为了要调伏和利益众生,必须了知一切戒相哪些是轻戒,那些是重戒?不是戒律的就不证知,如果是符合戒律的,便就证知。
  为什么要调伏众生?如诸菩萨为了化导众生,常入村落,不择时节。或者到寡妇、淫女的舍宅,与之共同居住,经历多年,像这样便是声闻乘人所不应该做的,这就称之为调伏利益众生。
  什么叫做知重?若是见到如来因事制定戒律,你从今日起要谨慎不再重犯。如四重禁戒,乃是出家人所不应该作的,而你明知故犯,就不是沙门,也不是释种子,此即称为重戒。
  什么是轻戒?如犯轻罪之事,经过三次劝谏,如果能够不再犯的,即称为轻戒。非律不证者,即是如有赞说不清净之物应该受用的,则不与他们共同止住。是律应证者,即善于学习戒律,不亲近破戒者。见有修行者随顺戒律,就心生欢喜。像这样能知佛法所作,并能善于解释,即称为律师。善于解释每一个字,善于持诵契经,也是如此。如是善男子!佛法无边,不可思议,如来也是这样,不可思议。
  迦叶菩萨对佛说:世尊!是这样的,诚如圣教所说,佛法无量,不可思议,如来也是这样,不可思议。因此知道如来是常住不坏的,无有变异的。我如今要好好地学习,也应当为他人广宣此义。
  这时候,佛称赞迦叶菩萨说:好极了!好极了!如来之身,就是金刚不可破坏之身。菩萨应当好好地学习正见正知。如果能够这样非常清楚地了解知见,也就是见到了佛的金刚之身、不可破坏之身,好像于明镜中看到一切色像一样。
原典
 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:世尊!如来常身犹如书石。
  佛告迦叶菩萨:善男子!以是因缘故,比丘、比丘尼[注释:比丘尼:出家受具足戒的女性的通称。]、优婆塞[注释:优婆塞:梵语Upasaka的音译。亦译乌波索迦、优波裟迦、伊蒲塞。意译清信士、近事男、近善男等。指归依三宝、接受五戒的在家男居士。亦通称一切在家的佛教男信徒。]、优婆夷[注释:优婆夷:梵语Upasika的音译。亦译优婆斯、邬婆斯迦。意译清信女、近事女、近善女等。指归依三宝、接受五戒的在家女居士。亦通称一切在家的佛教女信徒。],应当勤加护持正法,护法果报广大无量。善男子!是故护法优婆塞等,应执刀杖,拥护如是持法比丘。若有受持五戒之者,不得名为大乘人也。不受五戒,为护正法,乃名大乘。护正法者,应当执持刀剑器杖侍说法者。
  迦叶白佛言:世尊!若诸比丘与如是等诸优婆塞持刀杖者,共为伴侣,为有师耶?为无师乎?为是持戒?为是破戒?
  佛告迦叶:莫谓是等为破戒人。善男子!我涅盘后,浊恶之世,国土荒乱,互相抄掠,人民饥饿。尔时多有为饥饿故发心出家,如是之人名为秃人[注释:秃人:即秃居士。指虽剃发而无出家沙门之行者。]。是秃人辈,见有持戒威仪具足清净比丘护持正法,驱逐令出,若杀若害。
 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:世尊!是持戒人,护正法者,云何当得游行村落,城邑教化?
  善男子!是故我今听持戒人,依诸白衣[注释:白衣:即在家之俗人。]持刀杖者以为伴侣。若诸国王、大臣、长者、优婆塞等,为护法故,虽持刀杖,我说是等名为持戒。虽持刀杖,不应断命[注释:不应断命:意谓不应断灭他人生命。],若能如是,即得名为第一持戒。
  迦叶!言护法者,谓具正见,能广宣说大乘经典,终不捉持王者宝盖、油瓶、谷米,种种果瓜,不为利养亲近国王、大臣、长者,于诸檀越[注释:檀越:即施主。],心无谄曲,具足威仪,摧伏破戒诸恶人等,是名持戒护法之师,能为众生真善知识[注释:真善知识:谓真正信解佛法,而又学问渊博之人。],其心弘广,譬如大海。
  迦叶!若有比丘以利养故,为他说法,是人所有徒众眷属,亦效是师贪求利养,是人如是便自坏众。迦叶!众有三种:一者犯戒杂僧[注释:犯戒杂僧:谓与破戒僧混杂在一起的僧人。],二者愚痴僧,三者清净僧。破戒杂僧则易可坏,持戒净僧利养因缘所不能坏。
  云何破戒杂僧?若有比丘,虽持禁戒,为利养故意,与破戒者坐起行来,共相亲附,同其事业,是名破戒,亦名杂僧。
  云何愚痴僧?若有比丘,在阿兰若[注释:阿兰若:梵语Aranyaka或Aranya的音译。亦作阿练若、阿兰若迦。简称兰若。意译寂静处、空闲处等。原为比丘习静修行之处,后为佛寺的总称。]处,诸根不利,闇钝□瞢[注释:闇钝□瞢:谓生性愚蠢的意思。]少欲乞食,于说戒日及自恣[注释:自恣:梵语Pravarana的意译。亦称随意,音译钵剌婆刺拏。谓僧众于每年安居期满之日举行检举懺悔集会,请别人尽情(恣意)揭发自己的过失,自己对其他僧人进行懺悔;同时也随他人意愿检举自己的过失。]时,教诸弟子清净懺悔,见非弟子多犯禁戒,不能教令清净懺悔,而便与共说戒自恣,是名愚痴僧。
  云何名清净僧?有比丘僧,不为百千亿数诸魔之所沮坏。是菩萨众本性清净,能调如上二部之众,悉令安住清净中,是名护法无上大师、善持律者。为欲调伏利众生故,知诸戒相[注释:戒相:指持戒表现的不同相状,如持五戒、持十戒、或持二百五十戒(比丘戒相)或持三百四十八戒(比丘尼戒相)等。]若轻若重,非是非律者则不证知,若是律者则便证知。
  云何调伏众生故?若诸菩萨为化众生,常人聚落,不择时节。或至寡妇、淫女舍宅,与同住止,经历多年,若是声闻所不应为,是名调伏利益众生。
  云何知重[注释:知重:即知道重的戒相。]?若见如来因事制戒,汝从今日慎莫更犯。如四重禁[注释:四重禁:又称四重罪、四弃、四婆罗夷等。即一犯淫戒,二犯盗戒,三犯杀人戒,四犯大妄语戒。],出家之人所不应作,而便故作,非是沙门,非释种子,是名为重。
  云何为轻?若犯轻事,如是三谏,若能舍者,是名为轻。非律不证者,若有赞说不清净物应受用者,不共同止。是律应证者,善学戒律,不近破戒,见有所行随顺戒律,心生欢喜,如是能知佛法所作,善能解说,是名律师。善解一字,善持契经,亦复如是。如是善男子!佛法无量,不可思议,如来亦尔,不可思议。
  迦叶菩白佛言:世尊!如是!如是!诚如圣教,佛法无量,不可思议,如来亦尔,不可思议。故知如来常住不坏,无有变异。我今善学,亦当为人广宣是义。
  尔时,佛赞迦叶菩萨:善哉!善哉!如来身者,即是金刚不可坏身。菩萨应当如是善学正见正知。若能如是了了知见,即是见佛金刚之身、不可坏身,如于镜中见诸色像。
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,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,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。
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,功德无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