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商网

2013
12/06
00:35
评论

您正在阅读:《 大般涅盘 》

题解

  《大般涅盘经》,亦称《大本涅盘经》或《大涅盘经》,简称《涅盘经》。北凉昙无谶译,四十卷。佛教经录家把它列为大乘五大部经之一。
  《大涅盘经》在印度出现的年代,一般认为是在公元三世纪至四世纪之间(一说在公元二世纪至三世纪之间) ,亦即东晋法显在印度华氏城(摩揭陀国首都)所得梵本之前。其时正当印度笈多王朝兴起,佛教受到排斥的时期。产生的地点,约在今克什米尔地区。
  从汉藏文译本及有关文献看,此经全文有二万五千颂,分为前后两分。前分四千颂,这就是东晋法显于第五世纪初(公元四○一至四○三年)于中印度华氏城一个婆罗门家抄出来的。后来与佛陀跋陀罗共同译出,名《大般泥洹经》,六卷。此经相当于原本《一切大众所问品》的一品。以后义净于印度所见的是这一品,九世纪时西藏译出的也是这一品。
  后分二万多颂,是北凉昙无谶由西域传人的,后来译为《大般涅盘经》,四十卷。这一部分,似乎在印度没有广为流传。由于此经不是一时所出,而是前后两分,分别流通,因此主题虽同,解释却有出入,这说明它们是分别反映了时代社会的特征。
  根据各种经录所载,此经的汉译本,前后共有十五种。但比较可信的,此经最早在中国的译本是东汉支娄迦谶所译的《梵般泥洹经》二卷(《出三藏记集》作《胡般泥洹经》一卷) 。其后三国魏安法贤译有《大般涅盘经》二卷,吴?支谦译有《大般泥洹经》二卷。这三种译本,早已佚失。东晋法显与佛陀跋陀罗所译《大般泥洹经》,共有六卷,相当于昙无谶译本的前十卷。此后数年,在北凉玄始十年(公元四二一年),扌有天竺三藏昙无谶依沮渠蒙逊之请,译出《大般涅盘经》为三十六卷,后作四十卷。
  宋元嘉七年(公元四三○年) ,此四十卷本《大般涅盘经》由凉地传至江南建业(今南京) ,时有名侩慧严、慧观等因其文言质朴而品数疏简,乃与谢灵运等以此译本为主加以修治,并依法显等译六卷《大般泥洹经》增加品目,从原本《寿命品》分出为《经序》 、《纯陀》 、《哀叹》 、《长寿》等四品,由《如来性品》分出为《四相》、《四依》、《邪正》、《四谛》、《四倒》、《如来性》、《文字》、《鸟喻》、《月喻》、《菩萨》等十品,改为二十五品,三十六卷,亦名《大般涅盘经》。世称此为《南本涅盘经》,而以昙无谶原译本为《北本涅盘经》。
  此经藏文译本有二种:一名《大般涅盘经》,是由王宝顺、善慧、海军根据汉译大本的重译,想田于此经四十卷本的全部和《大涅盘经后分》二卷。另一名《大乘大涅盘经》,系由胜友、智藏、天月从梵文译本译出,其内容相当于法显所译《大般泥洹经》六卷或昙无谶所译四十卷本的前五品,即《寿命品》至《一切大众所问品》。
  此经的梵文残篇在日本、中亚等地都有发现,并已刊行。
  此经的内容,分为十三品,即:《寿命品》、《金刚身品》、《名字功德品》、《如来性品》 、《一切大众所问品》 、《现病品》 、《圣行品》、《梵行品》、《婴儿行品》、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》、《狮子吼菩萨品》、《迦叶菩萨品》、《侨陈如品》等。其义理非常丰富,主要阐述佛身常住下灭,涅盘,常乐我净,一切众生悉有佛性,一阐提和声闻、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佛教思想。
  该经以《阿含经》、《法句经》为始,并援引《首楞严经》、《瞿师罗经》、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、《妙法莲华经》、《城经》、《杂华经》等多种。从其内容上看,其理论似与部派佛教中的大众部义理颇有契合之处,与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、《妙法莲华经》的重要思想也有一致的地方.与《华严经》的思想也相通。可见《涅盘经》受这些经的影响不小。
此经在印度本上流传似乎不是很广,但传入中国后,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却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,影响甚大。由于道生的提倡,南北朝时期很快就出现了一批弘传此经的涅盘师,并竞作注疏(详见本书《源流》部分)。特别是此经对中国佛教的教相判释有决定性的影响。
  由于此经提到半字、满字,以牛乳五味等比喻佛说法的深浅先后,由此启发了中国佛教学者对释迦的说法,进行敦相判释。首先是道场寺慧观立二教(顿教、渐教,一说为三教:顿、渐、不定)五时(三乘别敦、三乘通敦、抑扬教、同归教、常住教),以《涅盘经》为最完善的经教。
  道生则主张佛所说法不出四种法轮《善净法轮、方便法轮、真实法轮、无余法轮》,也把《涅盘经》看成是佛说的最高阶段。
  其俊侩亮、侩众等也都以《涅盘经》中的五味之说,以区分如来一代教法。至隋代天台宗的智顗,则依此经《圣行品》的经义,立五时教《华严时、阿含时、方等时、般若时、法华涅盘时)和天台四教(藏、通、别、圆),以《涅盘经》为「第五时教」和「圆教」。
  由于在中国大小乘佛典同时流行,因此判教说在中国佛教宗派的理论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。而《涅盘经》为教相判释说的建立,提供了理论根据,由此可以看出此经在中国佛学发展史上的地位。同时由于各家敦判都以《涅盘经》为最高、最完善的经教,从而在中国佛教流传史上,《涅盘经》渐渐被看成为佛陀最后最高的教说。
  这里选录的几章,是从日本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中节选出来的,它属于《大般涅盘经》的重要理论部分,即佛身常住不灭,涅盘,常乐我净,一切众生悉有佛性,一阐提和声闻、辟支佛均得成佛等等有关大乘佛教思想的部分。其中:
  第二早,选自本经《寿命品》第一之二。主要内容为阐述佛陀临涅盘时,纯陀请佛住世,佛为说涅盘法及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义,了知常、乐、我、净,离四颠倒等义理。
  第二章,选自本经《金刚身品》第二。主要内容是佛为迦叶宣说如来法身常住、金刚不坏等等义理。
  第三章,选自本经《如来性品》第四之七。主要阐述佛性无差别等义理。
  第四章,选自本经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》第十之三。主要阐述涅盘、常乐我净等义理。
  第五章,选自本经《师子吼菩萨品》第十一之一。主要阐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,如来常住无有变异等思想。
  第六章,选自本经《迦叶菩萨品》第十二之一。主要阐述一阐提辈不断佛性等义理。
  第七章,选自本经《迦叶菩萨品》第十二之四。主要阐述佛性、一阐提成佛等义理。
  以上七章,文字虽不多,但大体上可以包含四十卷《大般涅盘经》中的主要义理。其它未选部分尚有很多,其内容都是与涅盘有关的,如对于一切菩萨问难的解答,对于大乘佛教基本理论概念的阐述,宣说《大般涅盘经》的名义及所具的功德等。
  《大般泥洹经》有多种译本,故译者亦有多人。但较为流行的译本主要有三种,即《大般泥洹经》、《北本涅盘经》和《南本涅盘经》。现对这三种译本的译者作些简要的介绍。

大般泥洹经的译者法显和佛陀跋陀罗
  法显(约公元三二七——四二二年) ,东晋侩人。俗姓龚。平阳郡武阳(今山西襄丘)人。三岁出家做沙弥,二十岁受具足大戒。因慨叹律藏残缺,从而矢志寻求。东晋隆安三年(公元三九九年,一说隆安四年)和同学慧景、道整、慧应、慧嵬等从长安出发,到印度求法。遍历北、西、中、东印度,得《摩诃侩祇律》、《萨婆多律抄》、《杂阿吡昙心论》、《方等般泥洹经》及《摩诃侩祇阿毗昙》等梵本。
  后到师子国(今斯里兰卡),又获《弥沙塞律》、《杂阿含经》和《杂藏经》等梵经。后附商船回国,于义熙八年(公元四一二年)达青州长广群丰山(今山东青岛崂山)。前后凡十四年,历游三十余国,携回许多梵本佛经。翌年到达建康(今江苏南京》,后即在道场寺与佛陀跋陀罗共译六卷本《大般泥洹经》。
  此外,还先后译出《摩诃侩祇律》、《侩祇比丘戒本》、《侩祇尼戒本》等。又将旅行见闻撰成《佛国记》(即《高侩法显传》),对研究当时的中外交通和中亚、南亚诸国的历史、宗教、地理、文化、社会情况都有很大的价值,目前已被译成多种

文字出版。
  佛陀跋陀罗(Buddhabhadra,公元三五九——四二九年),后秦时来华印度侩人。亦称佛大跋陀,意译觉贤、佛贤。古印度迦毗罗卫国(今尼泊尔境内)人。族姓释迦。十七岁出家,以禅律驰名。曾与同学侩迦达多游厨宾,与后秦侩人智严同在大禅师佛大先(觉军)门下受禅法。后受智严之邀,来到长安。因与鸠摩罗什门徒不和,被迫与弟子慧观等四十余人至庐山,备受慧远欢迎。在庐山译出《达摩多罗禅经》二卷。
  东晋义熙八年(公元四一二年)赴荆州,其后又到建康,与法显等在道场寺译出《大般泥洹经》六卷。同时还译出《摩诃侩祇律》四十卷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六十卷及《新无量寿经》等共十三部,一百二十五卷。其中《华严经》六十卷,后世通称《晋译华严》或《六十华严》,对中国佛学的影响很大。北本涅盘经的译者昙无谶
  昙无谶(公元三八五——四三三年),又作昙无忏、昙摩谶、昙牟谶、昙无罗谶、昙谟忏,意译法丰。东晋侩人。中印度人,婆罗门出身。幼出家,初学小乘敦法,兼习五明,讲说精辩,应答善巧。后遇白头禅师,得到树皮之《大般涅盘经》,自感惭愧,改而专学大乘。
  年至二十,能诵大小乘经二百余万言,又善咒术,西域称为「大咒师」。后携《大般涅盘经》前分和《菩萨戒经》(即唐玄奘译《瑜伽师地论菩萨地》) 、《菩萨戒本》等人厨宾,又至龟兹,因此二地人多学小乘,不信《涅盘经》,遂至敦煌。
  北凉玄始元年(公兀四一二年),被北凉王沮渠蒙逊迎入姑臧,待之甚厚。在此学习汉语三年后,即着手翻译《涅盘经》之前分。当时以河西沙门慧嵩、道朗为助手。因《涅盘经》之品数不足,乃还至本国寻求,嗣于于阗寻得《涅盘经》之余品,回到姑臧继续翻译,合成三十六卷(今存者为四十卷) 。
  其间并应慧嵩、道朗之请,先后译出《大方等大集经》二十九卷、《金光明经》四卷、《菩萨地持经》八卷、《优婆塞戒经》七卷、《大云经》四卷、《菩萨戒本》一卷等。其所译经典,各种经录的记载不尽相同,《出三藏记集》谓其译经十四部,一百一十七卷:《大唐内典录》则作三十四部,一百五十一卷。
  据史书记载,北魏太武帝拓拔焘闻昙无谶有道术,遣使向蒙逊强索,蒙逊不得已而放行,然又恐其为魏所用,乃派遣刺客于途中杀害之。世寿四十九。南本涅盘经的译者慧严、慧观、谢灵运慧严(公匹三六三——四四三年)南朝宋侩人。俗姓范,豫州(今安徽)人。幼读儒书。十六岁出家,深究佛理。闻鸠摩罗什至关中,即从之受学。因深解经论,又善于言说,受到缁素的敬崇。罗什示寂后,回到建康东安寺,为宋高祖所重。文帝在位时,亦常向之问法。曾与慧观、谢灵运等合译《南本涅盘经》。此外还撰有《无生灭论》及《老子略注》等。元嘉二十年(公元四四三年)示寂于东安寺,世寿八十一。
  慧观,生卒年不详。南朝宋侩人。俗姓崔,清河(今山东清平)人。弱冠出家。鸠摩罗什入关中,即从之受学,深得罗什赏识,时人称「通情则生《道生》 、融(道融)上首,精难则观(慧观)、肇(侩肇)第一」。
  未久,随佛陀跋陀罗出关至庐山,深服慧远之高风。东晋义熙八年(公兀四二一年)又随从佛陀跋陀罗至荆州。后至建康居道场寺,敷扬法化。又精研《十诵律》,兼善老庄。曾与慧严、谢灵运合译《南本涅盘经》,并制《涅盘经》。其所立二教五时教判,极为后世所重视。
  他反对道生所倡之顿悟义,主张渐次修行之渐悟义。于元嘉年间(公元四二四——四五三年》示寂,世寿七十一。其著作尚有《法华宗要序》、《修行地不净观序》、《胜鬉经序》等。
  谢灵运(公元三八五——四三三年)南朝宋诗人。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,栘籍会稽。幼时寄养于外,族人名之为客儿,世称谢客。好学博览,工于书画,善诗文,纵横俊发,独步江左。曾任永嘉太守、侍中、临川内史等职。禀性自高而敢言,致招毒护而不自知。后以权贵挟恨陷害被徒广州,于元嘉十年(公兀四三三年)被杀,时年四十九。幼归三宝,深入经藏。尝从道生游,服膺顿悟之义。又曾至庐山参礼慧远,共结白莲社,为作《净土咏》。
  对佛教贡献最大的是与慧严、慧观合译《南本涅盘经》。涅盘之学、顿悟之说,所以能弘布于当时,与谢灵运的弘传分不开。其著作尚有《金刚般若经注》、《涅盘经疏》等。
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,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,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。
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,功德无量。